其他

互联网时代,谁在设置议程|前沿

2017-08-09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编者按


上月,欧洲新闻业观察台发布了一篇名为《互联网时代,谁在设置议程?》的文章,作者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实用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并分别从受众、媒介、网络公民和社会粘合等多个角度对议程设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需要被重新定义”“分散议程的多样性并不会衍生出适于政治讨论的平台”等观点。在此,小编选择将这篇前沿文章编译出来,希望能启发大家的思考~

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假定,公众从有限的信源获取信息,这促使人们共享相同的议程。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众多的渠道和信源让每个人都能设置自己的个性化议程。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正在分散受众,每种渠道都有一小部分受众。

“众多的渠道和信源让每个人都能设置自己的个性化议程。”

受众接触信息的方式加剧了这种分散,随着信源的增加,受众开始通过技术手段,依照个人喜好和兴趣来过滤并定制信息。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究竟是谁在设置议程呢?受众还是媒介?

是受众?

20多年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提出了“我的日报”(Daily Me)的概念,它是一台带有新闻和按钮的电脑,那个貌似音量控制键的按钮能够让受众自由增减个性化设置。另外一个控件能通过左右滑动来修改关于公共事务的报道,这既是字面上的“左右”又是政治上的“左右”。


这和《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Republic.com 2.0)一书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作者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在书中认为,技术大大提高了人们“过滤”信息的能力。

“技术大大提高了人们‘过滤’信息的能力。”

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设计自己的报纸和杂志,制定自己的时间表,对电影、游戏、运动、购物和新闻节目进行自定义。我们能够自由组合搭配。当过滤的能力不受限时,人们可以提前且精确地决定他们想要和不想要的信息。


很多例子可以证明,媒介市场正朝这个方向发展。


电子报刊让读者可以创造自己的个性化报纸,这将会包含他们关心的信息,过滤不关心的信息。


还有些应用程序能使网站基于受众的历史习惯,自动展示最相关的信息。这种个性化议程控制的逻辑同样适用于电视录制设备和广播订阅系统。

还是媒介?

另一种理解坚持认为,主流媒体在设置议程上具有决定性作用。议程设置经典假说的提出者之一为这一阐述提供了一些论证。2005年,当人们刚开始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提出,“受众设置议程”的说法成立需取决于两大条件,但这还未得到实证检验。


第一个条件指在网络上频繁检索信息的人数。网络上的庞杂信息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如果经典的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因此被削弱,那么问题就在于,是否存在这样数量足够多,分布广泛且分散的受众群?


第二个条件可能更难实现:与传统媒体相对冗余的议程不同,网络信息议程需要比前者具有更强的差异化属性。

许多网络信源都是传统媒体的附属机构,这导致两者议程的同质化程度很高。

有研究对阅读量最高的论文期刊和访问量最高的信息门户网站做了对比,结果显示网络信息的受关注度比纸质媒体更为突出。这些研究还表明,许多网络信源都是传统媒体的附属机构,这导致两者议程的同质化程度很高。

公民议程?

社交媒体的受众基数非常大,可以创建一系列主题议程,来替代主流媒体的编辑们所选择的议程。近年,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的议程设置功能经常被提及,这些故事首先都是在新媒体上进行传播的,然后才被主流媒体在具体语境中所证实。

“社交媒体的受众基数非常大,可以创建一系列主题议程,来替代主流媒体的编辑们所选择的议程。”

无论如何,议程设置的概念需要被重新定义。


而重新定义就需要认识到,媒介使用者已经承担起了一大部分的把关人功能,他们会进一步聚合并管理自己所消费的信息。吉姆·霍尔(Jim Hall)认为,他们会创建自己的信息“食谱”。


这个过程的结果会面临(或承担)与新媒体传播相关的风险。网络新闻门户网站BuzzFeed的总编本·史密斯(Ben Smith)最近抨击了生活在过滤泡沫中的趋势,尤其是通过社交媒体上的活动。他认为,所有在工作中与信息打交道的人,过去一年都在观察社交媒体如何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人们如何使这个世界靠近不同的观点。

回归必要的社会粘合剂

过去的做法清楚地揭示了传统的议程设置者所造成的危害,他们不断拒绝自己认为不符合主流或政治舆论的观点。现在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在不同的方式中,缺乏最低标准的话语顺序将如何阻碍对共同关心的问题的相互理解。多元化和大量化是公民生活正常进行的两大条件。它们正是新闻业社会化、制度化的价值体现,也似乎是社交媒体的威胁所在。


分散议程的多样性并不会衍生出适于政治讨论的平台。


没有共同经验和关切的异质社会将难以确定并解决社会问题。桑斯坦指出,正是这些共同的经验,包括媒介提供的经验,才构成了社会的粘合剂。因此,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经验的传播体制将会为社会分裂的所有问题的出现创造条件。


最近,我们看到了许多此类问题。我们正在面临虚拟伪社群(virtual pseudo-community)的出现取代真实社群的危险。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否真的会出现,最终将取决于民主环境下的社群是否能调动受众积极参与到真正的公民生活实践中。

作者简介

Gil Ferreira

Gil Ferreira是葡萄牙科英布拉理工学院媒介研究方面的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新闻业、新媒体及其与社会、公民生活、公民身份的关系。


本期编译:李昊伟

本期编辑:周 玮


原文链接:

http://en.ejo.ch/digital-news/who-sets-the-agenda-in-the-internet-age

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